國立臺灣大學 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國際災情報導
  • 中心簡介
    • 設置辦法
    • 地理位置
  • 人員簡介
    • 管理決策人員
    • 專案計畫研究人員
    • 研究及行政團隊
  • 研究成果
  • 活動照片
  • 課程資訊
  • 災防知識
    • 地震災害與防災
    • 土石流災害與防災
    • 淹水災害與防災
    • 海嘯災害與防災
    • 地層下陷災害與防災
    • 火災災害與防災
    • 核能災害與防災
  • 【English】
    • Introduction

梅花變中颱! 下週轉彎恐「首發陸警」 ( TVBS 2011-07-30 )

7/30/2011

 
  梅花變中颱! 下週轉彎恐「首發陸警」  來源:TVBS      日期:2011-07-30

梅花來勢洶洶,下午2點鐘已經增強為中度颱風,由於梅花接下來還有一段時間會在海面上行走,不排除有到達中颱上限的可能性,預估下週受到太平洋高壓增強,原本朝北走的梅花將會轉彎偏西,要是偏西角度大一點,不排除有機會成為今年第一個侵台的颱風,最快星期四開始,就會影響到台灣的天氣。


位在鵝鑾鼻東南方海面的梅花不斷壯大實力,30日下午2點鐘已經增強為一個中度颱風,未來還不排除有機會增強到中颱的上限,而且對台灣威脅也跟著大增。預報員姜禮鴻:「日本南方琉球西方在這個方向,就會開始『往西』的方向。」

進一步解釋,梅花原本直直朝北走,但受到太平洋高壓勢力開始增強,轉彎朝西免不了,要是增強速度慢一點,對台灣威脅相對小,但要是高壓增強速度快一些,朝向台灣機率也跟著大,不排除成為今年第一個侵台的颱風。

姜禮鴻:「會稍微增強,可能導致它稍微往西邊的分量出現,星期四之後到星期五,因為往西偏,會比較靠近到台灣。」

預估4日受到梅花進逼,北部東北部會開始出現短暫陣雨,中南部午後也會下雨,到了5日以後,變成全台都有機會下雨,北部跟東北部下雨的時間點會長一些,只不過在這之前,典型夏季天氣還會維持個好幾天,白天還是熱午後要防雷陣雨,只是防曬過後,就得有啟動防颱的心理準備。

新聞連結

南韓大雨災情慘 抨政府釀人禍 ( AFP 2011-07-29 )

7/29/2011

 
 南韓大雨災情慘 抨政府釀人禍            來源:AFP          日期:2011-07-29(法新社首爾29日電) 

南韓本週創記錄的降雨量造成59人死亡、10人失蹤,由於這場災難疑為「人為」釀災,政府今天飽受抨擊。

在死亡的人數中,16人死於首爾南部27日發生的土石流;13人死於首爾以東100公里的春川(Chuncheon)地區發生的山崩;首爾北部的京畿道坡州(Paju)的山崩也奪走3條人命。

專家和新聞媒體抨擊首爾市當局,指其在首爾南方住宅區附近,大肆開發山坡地,讓災情更為嚴重。

批評者表示,部分小山坡被重新開發成公園、健行步道,如此一來雨水便不易吸收,而天然水道也被重新開闢成人工湖。

「中央日報」(Joongang Ilbo)在社論中指出:「這場災難要怪罪的不是只有老天爺,而是不計後果的開發導致災情更慘重,這就是災難被稱作人禍的原因。」(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新聞連結

百年最嚴重洪災 南韓逾30死 ( 中時電子報 2011-07-28 )

7/28/2011

 
百年最嚴重洪災 南韓逾30死               來源:中時電子報               日期:2011-07-28


南韓首都首爾市及周遭京畿道、江原道地區發生百年來最嚴重的雨災,廿六日與廿七日連續兩天降下超大豪雨,導致山洪爆發,河水高漲,土石流淹沒道路和住家,目前已造成卅多人死亡,六萬多戶人家停電。

京畿道北部地區的降雨單是廿七日便超過三百毫米,而且氣象部門預測,隨著雲帶逐漸北上,從廿七日晚到廿八日淩晨,朝鮮半島中部地區還會繼續降下暴雨,降水量最多可達兩百五十毫米。

首爾廿七日一度降下每小時一百一十三毫米的特大暴雨,引發近十年來最嚴重的水災。瑞草區牛眠洞的牛眠山發生土石流,淹沒山下兩座村莊。恩平區佛光川等多條河川水位高漲。警察和消防當局表示,至少已有十六人死亡,五人失蹤。

大量降雨迅速在首爾低窪地區形成積水,許多街道積水過膝,宛如水鄉澤國,多處房屋被淹沒,交通陷入癱瘓,多家銀行營業據點因暴雨提前打烊,部分地區的手機、網際網路、廣播等信號也一度中斷。

京畿道共有廿所學校遭洪水襲擊,損失近兩億韓元(約新台幣五百五十萬元)。當地警察和消防人員正積極展開營救,但持續的大雨導致救援工作進展困難。

江原道首府、觀光勝地春川市,廿七日降下的百五十毫米豪雨引發土石流,昭陽江畔的五棟度假別墅房遭到吞沒,造成十七人死亡,死者絕大部分是遊客與到當地做志工的仁荷大學學生。

面對天降豪雨成災,南韓軍方廿七日緊急動員一千七百餘名官兵及卅一部特殊裝備車輛,進駐災區,迅速展開營救和重建工作。



新聞連結

首爾大雨爆山洪 直沖住宅區驚險目擊 ( TVBS 2011-07-28 )

7/28/2011

 
 首爾大雨爆山洪 直沖住宅區驚險目擊       來源:TVBS      日期:2011-07-28

南韓首爾暴雨成災,這場被稱為百年洪患的大水,造成嚴重災情,不少地區爆發山洪土石流,還有民宿遭到掩埋,目前已知至少造成42人死亡,有民眾拍下山洪爆發的驚人畫面。

大雨不停地下,在首爾造成嚴重災情,有人拍下山洪爆發,順著山坡衝下的驚人畫面,大水直接衝入住宅區,民眾非常驚恐,而原本熱鬧繁華的市區,到處是湍急泥流,根本看不到路面,整排汽車巴士無法動彈,受困在地鐵站出口的民眾,目睹了整輛車子被大水沖走的可怕畫面。

從26到27日,短短一天時間,南韓驚人暴雨,造成河水氾濫,首爾街頭跟附近地區成了汪洋一片,不少道路遭到淹沒,汽車、巴士在水中緩慢行進,民眾只能涉水步行。CNN記者:「當地官員提到,過去24小時的降雨,是整個雨季3/4的雨量。」

暴雨引發的土石流,淹沒好幾棟的民宿,至少有10多名的遊客跟大學生志工,因為來不及逃生,遭到活埋,南韓這場集中性的豪雨,重創江原道的春川,首爾市同樣受災嚴重,漢江水位暴漲,地鐵淹水,交通幾近癱瘓,氣象單位表示,未來2天還可能繼續下大雨,要民眾提高警覺。

新聞連結

輕颱納坦週三帶雨!後有「梅花」蠢動 ( TVBS 2011-07-27 )

7/27/2011

 
 輕颱納坦週三帶雨!後有「梅花」蠢動       來源:TVBS      日期:2011-07-27


輕度颱風納坦儘管不會直接侵台,但受到外圍雲系影響,週三、週四東半部以及南部地區要嚴防豪雨,另外在關島附近也有熱帶性低氣壓形成,有可能增強為颱風,而這2天除了要防颱風帶來的雨勢,中部以北也要防午後雷陣雨,像是南投集集南河堰,下午進行排沙作業,加上山區午後雷陣雨,造成下游溪水暴漲,導致吉普車駕駛受困,站在車頂求救,幸好消防人員在驚險一瞬間救出這名駕駛。

湍急溪水不斷上漲,一輛吉普車就卡在溪中動彈不得,駕駛站在車頂急著像熱鍋上螞蟻,求救。救難人員:「綁死結綁緊,繩子拋過去後,就把你拉過來,知道嗎?」

救難人員拋繩,駕駛套上救生圈,緊拉著繩子,驚險一瞬間終於脫困。受困男子:「不到20分鐘,水就上來,我看到水很急,就來不及了。」

南投集集南河堰進行排沙作業,加上山區午後一場大雨,造成下游溪水暴漲,這幾天除了要嚴防午後雷陣雨,還可能要防範雙颱的形成,輕颱納坦距離台灣有900公里遠,不會直撲台灣,而在關島附近熱帶性低氣壓蠢蠢欲動,恐怕成為今年第9號颱風,梅花。

氣象局預報科長伍婉華:「納坦颱風和目前的熱帶性低氣壓,它們距離有2千公里以上,所以互相影響、牽制的機會不高。」

除了距離遠,北方高壓減弱,即使梅花形成後北轉機會高,目前預估對台灣不會有影響,這2天要防的是輕颱納坦外圍雲系,南部、東半部影響最大,有豪雨機會;中部以北儘管不受颱風影響,高溫可到達36度,但午後雷陣雨有可能帶來劇烈降雨;這2天出門記得攜帶雨具,以免淋成落湯雞。


新聞連結

摩洛哥軍用運輸機撞山 80人全罹難 ( 自由時報 2011-07-27 )

7/27/2011

 
 摩洛哥軍用運輸機撞山 80人全罹難       來源:自由時報     日期:2011-07-27


摩洛哥軍方一架C-130運輸機二十六日在惡劣天氣中撞山墜毀,造成機上八十人全部罹難。這是摩洛哥近四十年來,死傷最嚴重的一起空難。

這架運輸機是從摩洛哥佔領的南部西撒哈拉地區達赫拉市起飛,經蓋爾敏飛往北部基尼特拉,在當地時間上午九時(台灣時間同日下午四時)準備降落預定中途點蓋爾敏空軍基地時,在蓋爾敏東北方十公里處墜毀。MAP報導墜機是「天候狀況惡劣」,路透根據當地居民的說法,指墜機當時起濃霧。

當時這架運輸機搭載六十名軍方人員、十二名平民及九名機組員。官員說該架運輸機搭載部隊和眷屬。身為三軍統帥的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已致函罹難者家屬表示深切哀悼。

蓋爾敏位於首都拉巴特西南方六百多公里、鄰近西撒哈拉,以沙漠山脈山谷多起伏地形著稱。基尼特拉在拉巴特以北四十公里。摩洛哥在一九七九年佔領礦藏豐富的前西班牙殖民地西撒哈拉,與當地獨立組織對峙,一九九一年接受聯合國調停,派駐維和部隊,並同意以公投決定政治地位,但迄今並無重大進展。

摩洛哥最近一次空難發生在一九九四年,摩洛哥皇家航空公司(Royal Air Maroc)一架客機墜毀該國西南部阿加迪爾,機上四十四名乘客和機組員全部罹難。而此前最嚴重的一次空難,則發生在一九七三年,當時一架皇家航空班機在拉巴特附近墜毀,造成一百零五人喪生。



新聞連結

「納坦」環流衝擊 全台今明防範大雨 ( 醒報新聞 2011-07-26 )

7/26/2011

 
 「納坦」環流衝擊 全台今明防範大雨            來源:醒報新聞                日期:2011-07-26


在菲律賓東方海面上的熱帶性低氣壓,已在今早8時形成第8號颱風「納坦」,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員江禮鴻預估,颱風不會直接進入台灣,但受到外圍環流影響,明天起台灣南部和東半部將會有豐沛雨量,各地也會有午後雷陣雨。

江禮鴻表示,目前納坦的中心位置在恆春南南東方950公里的海面上,靠近菲律賓東方海域,正以每小時14公里的速度,朝西北西方向前進,較有可能掃過菲律賓和海南島,對台沒有太大影響,但仍須注意外圍環流帶來的雨量。

江禮鴻表示,今天台灣北部、中南部及東北部地區午後會有短暫雷陣雨,而中部以北地區,也會下大雨。中北部一周內會持續有午後雷陣雨,東部持續下雨至28日,中南部則持續到30日都需嚴防下雨。

今明兩天全台天氣仍炎熱,北部、西部、中部、南部地區高溫將達34度,東部氣溫大約32至33度。建議出門需攜帶雨具,並注意防曬問題。



新聞連結

37.7度 北市入夏高溫破表 ( 中央社 2011-07-25 )

7/25/2011

 
37.7度 北市入夏高溫破表                 來源:中央社           日期:2011-07-25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4日電)

台北市氣溫再飆入夏新高。中央氣象局觀測,今天中午12時43分,台北市出現攝氏37.7度高溫。

昨天台北市高溫達37.2度,創氣象局台北觀測站今年入夏最高溫。

氣象局說,太平洋高壓強,全台天氣晴朗炎熱,中午時氣溫一路攀高。12時20分,台北觀測站達37.5度,12時42分升到37.6度,12時43分再達37.7度,刷新昨天的紀錄。

根據氣象局統計,全台今年以來最高溫,是因台東大武焚風,達37.8度。

新聞連結

輕颱陶卡基形成 中颱馬鞍增強 ( 中央社 2011-07-16 )

7/16/2011

 
輕颱陶卡基形成 中颱馬鞍增強  
來源:中央社               日期:2011-07-16(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15日電)


中央氣象局表示,位在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在15日下午增強為輕度颱風陶卡基(日本命名,為星座名),但因中度颱風馬鞍持續增強,陶卡基颱風未來會被馬鞍颱風吸收。

氣象局表示,今年第7號颱風陶卡基在15日下午2時形成,其中心位置在鵝鑾鼻東南東方海面1600公里,以每小時9公里速度朝東北東方前進,7級風暴風半徑只有80公里。

中度颱風馬鞍則持續增強,下午2時的中心位置在鵝鑾鼻東方海面2150公里,以每小時16公里速度朝西北西方向前進,7級風暴風半徑250公里,10級風暴風半徑100公里,強度持續增強中。

氣象局表示,陶卡基颱風與馬鞍颱風相距約1200公里,因威力相差懸殊,陶卡基颱風雖然從熱帶性低壓增強為颱風,但一生成就被馬鞍颱風牽引,預估在1、2天內就會被拉進馬鞍颱風的外圍環流勢力而消失無蹤。

至於威力持續增強的馬鞍颱風,氣象局預測17日移動到琉球海面時會開始北轉朝日本前進,暴風圈直接威脅台灣陸地及周邊海域可能性很低。

雖然馬鞍颱風的暴風圈不會直接威脅台灣,但氣象局預測,牽引的西南氣流在18日晚間就會開始影響台灣,台灣中南部、東南部會有持續性降雨,且雨量可能達到豪雨等級;19日到21日西南氣流還是持續影響,中部以北地區也會有午後雷陣雨機會,不排除局部地區有較大雨勢,提醒民眾做好預防豪雨成災的準備。



新聞連結

大雷雨!台北車站漏 三重多處積水 ( 東森新聞 2011-07-15 )

7/15/2011

 
  大雷雨!台北車站漏 三重多處積水    來源:東森新聞    日期:2011-07-15

受到低壓帶影響,氣象局昨天中午才發布大雨特報。沒想到下午的雷陣雨,就已經造成不少民眾困擾。不僅三重重新路一帶,出現多處積水,有居民甚至出動木板沙包防淹水。另外台北車站,室內竟然也漏水了。

拿起拖把,忙進忙出。便利商店門市人員當起清潔工,擦了又拖,拖了又扭,全是因為午後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三重重新路一帶大雨,一下停不住,低漥住戶如臨大敵,有人擺起沙包木板,防淹水。而這一頭也好不到哪兒去,台北車站一樓大廳售票處前滴滴答答,滴個沒完沒了。

只是雨才剛下就漏水,不但形象全壞光光,就怕路過的乘客一個不小心滑跤,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新聞連結

<<上一步

    國際災情報導

    各月新聞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三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十月 2013
    九月 2013
    八月 2013
    七月 2013
    四月 2013
    十二月 2012
    十一月 2012
    十月 2012
    八月 2012
    七月 2012
    六月 2012
    五月 2012
    四月 2012
    三月 2012
    二月 2012
    一月 2012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八月 2011
    七月 2011
    六月 2011
    五月 2011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國際災情報導
  • 中心簡介
    • 設置辦法
    • 地理位置
  • 人員簡介
    • 管理決策人員
    • 專案計畫研究人員
    • 研究及行政團隊
  • 研究成果
  • 活動照片
  • 課程資訊
  • 災防知識
    • 地震災害與防災
    • 土石流災害與防災
    • 淹水災害與防災
    • 海嘯災害與防災
    • 地層下陷災害與防災
    • 火災災害與防災
    • 核能災害與防災
  • 【English】
    • Int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