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 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國際災情報導
  • 中心簡介
    • 設置辦法
    • 地理位置
  • 人員簡介
    • 管理決策人員
    • 專案計畫研究人員
    • 研究及行政團隊
  • 研究成果
  • 活動照片
  • 課程資訊
  • 災防知識
    • 地震災害與防災
    • 土石流災害與防災
    • 淹水災害與防災
    • 海嘯災害與防災
    • 地層下陷災害與防災
    • 火災災害與防災
    • 核能災害與防災
  • 【English】
    • Introduction

三級颶風卡狄亞 恐直撲美東 ( AFP 2011-09-06 )

9/6/2011

 
 三級颶風卡狄亞 恐直撲美東    來源:AFP    日期:2011-09-06(法新社邁阿密5日電) 


美國氣象預報人員表示,颶風卡狄亞(Katia)今天於大西洋增強為3級颶風,但由於距離陸地太遠,尚不至對人身安全及財產造成立即威脅。

氣象預報表示,颶風卡狄亞持續風速每小時逼近185公里,可能在數天內侵襲美國東岸,目前正密切觀測中。

位於邁阿密的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ationalHurricane Center)表示,格林威治時間2100,卡狄亞的中心位置在百慕達(Bermuda)南方約795公里處,且預料還會繼續增強。

國家颶風中心並表示:「百慕達民眾應關注卡狄亞動態。」

各方對卡狄亞的發展預測不一,但部分追蹤顯示,卡狄亞可能直撲美國東部沿海地區。颶風艾琳(Irene)上週才剛重創美東沿海人口密集地區,部分地區仍陷癱瘓。

卡狄亞為大西洋颶風季中第11個被命名的風暴,上週曾減弱為熱帶風暴,但行經溫暖水域後又增強為颶風。(譯者:中央社張詠晴)



新聞連結

颱風侵襲日本 造成18死50失蹤 ( 新頭殼 2011-09-04 )

9/4/2011

 
  颱風侵襲日本 造成18死50失蹤  來源:新頭殼 日期:2011-09-04新頭殼newtalk 2011.09.04 林禾寧/綜合外電

今年第12號強颱風「塔拉斯」,4日橫穿日本西部的岡山縣和鳥取縣後進入日本海繼續北上,颱風所帶來的豪雨已給日本造成嚴重災害。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截至4日傍晚6點多(日本時間),颱風已在和歌山縣和奈良縣等地,造成18人死亡,50多人失蹤。

「塔拉斯」颱風2日登陸高知縣、3日再登陸岡山縣,颱風所帶來的豪雨,讓8萬個家庭、50萬人被勸告必須進行避難。BBC報導提到,一名72歲的民眾聲稱,從未見過這麼大的雨。

因颱風所造成的道路損毀,讓警方和消防人員的搜救工作進展緩慢。共同社報導,以和歌山縣所在的紀伊半島為中心,災害可能進一步擴大。

颱風所帶來的豪雨,在和歌山縣造成多棟民宅遭土石流沖走;奈良縣則因河水氾濫,導致不少民宅被洪水沖走。

到星期日(4日)傍晚為止,「塔拉斯」已在和歌山、奈良、三重、兵庫、廣島、香川、愛媛、德島、鹿兒島9縣帶來災情。

2日剛剛成立的野田內閣,第一個工作即是對抗颱風所帶來的災情。防災大臣平野達男星期日已召開救災會議,決定加強搜尋失蹤者,防止災害繼續擴大。



新聞連結

恆春不安 雨量破表又地震 ( 自由時報 2011-09-01 )

9/1/2011

 
 恆春不安 雨量破表又地震       來源:自由時報       日期:2011-09-01

步伐緩慢的南瑪都,環流挾帶風雨襲擊恆春半島,讓恆春大雨破了設站一百一十五年來的颱風期間累積雨量紀錄;屏東地區昨天又遇到地牛翻身,台灣南部海域出現規模五.三地震。氣象局提醒,屏東地區民眾要留意土石鬆動造成的危險。

氣象局昨天解除今年第一個侵台颱風「南瑪都」海陸警報,預報員姜禮鴻指出,南瑪都發布陸警時間從八月二十八日到三十一日共四天,累積降雨多達一○四○毫米,破了恆春測站一八九六年設置至今的紀錄;上一回恆春出現這麼多的降雨量,是二○○九年莫拉克帶來的七百三十二.五毫米和二○○五年海棠颱風帶來的六百二十五毫米。

牡丹水庫已連續四天洩洪,累積排洪量五千七百三十萬噸,接近二座牡丹水庫的蓄水量,很可能創下牡丹水庫營運以來的最大洩洪量。

姜禮鴻解釋,由於南瑪都先在台東大武登陸,地形加風向,讓恆春先吹西風再吹西南風,加上南瑪都出海後在台灣海峽打轉,風向不斷把颱風外圍的殘留雲系帶進恆春,雨帶就一直掛在恆春及恆春外海,因而雨勢不斷。

氣象局提醒,今天南部、東北部、東部及東南部仍有短暫陣雨,中部以北下午也會出現短暫雷陣雨,預估週五重回艷陽天。

氣象局提醒民眾,由於東太平洋海溫偏低,西北太平洋的海水較溫暖,研判九到十一月之間形成的颱風位置較靠近菲律賓,侵台機率增加,民眾要留意最新氣象訊息。

新聞連結

    國際災情報導

    各月新聞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三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十月 2013
    九月 2013
    八月 2013
    七月 2013
    四月 2013
    十二月 2012
    十一月 2012
    十月 2012
    八月 2012
    七月 2012
    六月 2012
    五月 2012
    四月 2012
    三月 2012
    二月 2012
    一月 2012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八月 2011
    七月 2011
    六月 2011
    五月 2011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國際災情報導
  • 中心簡介
    • 設置辦法
    • 地理位置
  • 人員簡介
    • 管理決策人員
    • 專案計畫研究人員
    • 研究及行政團隊
  • 研究成果
  • 活動照片
  • 課程資訊
  • 災防知識
    • 地震災害與防災
    • 土石流災害與防災
    • 淹水災害與防災
    • 海嘯災害與防災
    • 地層下陷災害與防災
    • 火災災害與防災
    • 核能災害與防災
  • 【English】
    • Introduction